据调查,目前青岛、宁波、广州等港口进口纱线库存较2、3月份持续增加,以越南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中亚纱(主要乌兹别克斯坦、阿塞拜疆)、印尼纱为主,C32S及以下支数占比超过80%(含OE纱);但与抵港、交货、入保税库相对活跃相比,外纱销售、出库却较3月份下滑了很多。印度纱因外盘报涨幅度大,纱厂和出口商延期交货、要求买方提价甚至直接违约现象越来越突出,一些1、2月份签约印巴“期货纱”的织布企业、贸易商处境有些被动。
从市场反馈来看,3月下旬以来进口纱人民币价格“明平暗降”,OE纱、C32S以下环锭纺纱的实际成交价下调了200元/吨左右,中间商春节后200-300元/吨的利润已基本上回吐掉,贸易商让利让步空间被连续压缩,面临进出持平甚至“倒挂”的风险。
为什么进口棉纱走货触顶回落了呢?业内分析主要有三点:一是国产中低支纱的供给量上升且成交价阴跌。随春节后低价低品质印度棉、墨西哥、巴西棉大量进口及地产棉产销两旺,中小纱厂开机率、产量全面回升,OE纱、C40S以下国产纱汹涌上市,进口纱受到阻击;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由升转贬,进口棉纱成本增加。英国脱欧僵局和欧洲经济隐忧、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及中美贸易磋商继续“拉锯”,美元指数反而获得提振,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,4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.7335元(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超过5%);三是外纱外盘报价高开高走打压、削弱了买家积极性。受ICE期货盘面上涨、印度国内外棉价推波助澜的影响,印巴纱、越南纱等外盘报价“涨”声不断,显然透支了中国布厂、贸易商的采购能力,观望情绪升温。另外,江浙、山东一些出口型企业的反映,纱布需求淡季或提前到来,提醒棉纱进口企业、中间商关注经营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