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东软
 
新闻资讯NEWS
苏州东软商贸有限公司
行业资讯NEWS
苏州东软商贸有限公司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北宋纺织 锦绣交辉
作者:admin  更新时间:2015-01-20 15:39:01

\r\n  

\r\n

\r\n
\r\n  

\r\n

\r\n  相传我国纺织的起源从嫘祖养蚕冶丝开始,考古专家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遗址上发现了骨针,成为纺织最早的起源,到了新石器时代,纺轮的发明使冶丝更加便捷,西周时期则出现了原始的纺车、车,汉朝发明了提花机,纺织工具的成熟与便捷,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\r\n

\r\n 河 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、博士张云祥说,北宋时期,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、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,极大促进了纺织业大发展。其生产区域、组 织形式、工具和效率也有长足的创新发展,产品产量、质量、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,精彩纷呈、特色突出,成为我国纺织生产发展史上的又一不可或缺的鼎 盛时期。

\r\n

\r\n 北宋年间,商品经济大发展,成熟的纺织工艺——刺绣成了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 业。京师东京城中有了专供绣工刺绣的文绣院,大相国寺内万姓交易时,刺绣作品广为交易。随着优秀刺绣工匠集聚,汴绣达到了刺绣的高峰,精致细腻的绣工、古 朴典雅的色彩及层次分明、形象逼真成了它的特色。《东京梦华录》称汴绣为“金碧相射,锦绣交辉”。

\r\n

\r\n “首 先,从地域上来说,宋代纺织业有了长足发展。”张云祥说,北宋时期,北方丝织品上贡的州郡58个,南方48个。除了黄河流域和川蜀这两个汉唐时期就有的纺 织中心外,长江下游,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新的纺织中心迅速崛起,并在产品数量上超过北方地区,南方丝织品种多于北方达到18个,北方品种15个。据载,在 唐朝中期,江南“越人不善机杼”,是一个不争的现实。但在地方官薛季训等人的鼓励下,通过引进北方中原地区的养蚕纺织技术和人才,带动了长江下游纺织业大 发展,“由是越俗大化,竞添花样,绫纱妙称江左矣。”以至于在宋代,长江流域的蚕桑与丝织业得到了空前发展,某些纺织物在品种、数量上已经超越了北方中原 地区,逐步成为行业的重心所在。

\r\n

\r\n 宋代纺织生产的组织形式既有对前代的传承,更有创新发 展。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官营、民营经营方式仍然存在,但在具体运作和专业化程度上有所创新。为保障皇家和政府对纺织品的需要,宋代尤其在宋徽宗时期,在东京 开封、西京洛阳及成都等各州府都建立了官营纺织场院,集中人力、物力,生产高端上档次的产品。如京师开封绫锦院,汇集了各地优秀织工,实力雄厚、规模宏 大。宋初太宗端拱元年(公元988)有兵匠1034人,宋真宗咸平年间(公元998~公元1003)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,其规模、产量可想而知。刺绣 方面,宋徽宗崇宁三年(公元1104)建立了文绣院,招收刺工300人。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官营染院两个,工匠613人,分工很细。

\r\n

\r\n “当时开封官营纺织印染等工匠至少达2200余人,这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。”张云祥说。
\r\n 而民营作坊主要表现为农村副业和专业户两种形式,其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。尤其是由家庭成员组 成的、脱离农业、专门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——机户的大量出现,表明宋代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。资料显示,这些机户规模较大者,拥有数十甚至数 百架纺织机,其数量多达10万户。文绣院建立前,开封民间刺绣业颇为兴盛,朝廷所需刺绣物品“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,或付之尼寺”。著名的大相国寺东门 外有一条小巷,为“师姑绣作居住”,实际上就是专业刺绣区。在川蜀地区的梓州,宋仁宗景三年(公元1036)的机户数量就达数千家,成都更多,“连甍比 室,运箴弄杼,燃膏继昼,幼艾竭作,以供四方服玩”。在江南的临安、金华、义乌等地都有大量机户作坊。

\r\n

\r\n “尤 为引人注目的是,无论是官营场院还是民营作坊,都开始大量雇佣工匠。”张云祥指出,如在宋神宗元丰年间,成都的上供机院,因为人手不足,“遂雇百姓助 工”;南宋江西人洪迈则言:“吾乡白石村民,为人织纱于十里外”。这表明,雇佣关系普遍存在于宋代纺织业中。而男性织工的急剧增加,则在社会分工上打破了 传统的男耕女织局面,使劳动者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。

\r\n

\r\n 宋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创 新更直接体现在纺织机具的革新和新技术的采用上。出现于唐代的脚踏纺车,到宋代得到普遍运用,并对脚踏驱动绳轮进行了重大改进,不仅把右手解放出来,且提 高了牵引力,可以同时带动3个以上的纺锭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此外,一种水转大纺车的发明和应用,使“弦随轮转,众机皆动,上下相应,缓急相宜,遂使绩条成 紧,缠于轮上”。可以说,这是世界上最早、最先进的水力驱动型纺织机械。同时受雕版印刷术的启发,雕版印染技术的出现,在染色工艺别具一格,独领风骚,京 师开封广泛运用了这一新工艺。宋徽宗时期曾留下如下记载:“后苑作制造御前生活所,翻样打造缬帛,盖自元丰初置……日来多是使臣之家雇工开板,公然打 造”。

\r\n

\r\n “这样,宋代纺织品的产量远远超过盛唐时期,并出现了众多质量上乘、特色鲜明的品牌产品。”张云祥说,史料显示,北宋中后期的一年,政府可以通过税赋形式获取麻、绸等纺织品约1135万匹,远远超过了盛唐时期的政府岁入740万匹的记录。

\r\n

\r\n  

\r\n
苏州东软商贸有限公司
苏州地址:苏州市吴江市盛泽镇西二环路1188号10幢(科创园) 柯桥地址:人和路与温渎路交汇处宝汇大厦旁(大明颐泽苑营业房8号)
版权所有:苏州东软商贸有限公司
技术支持:东软 网站备案号: 苏ICP备12032003号 
友情连接:太晟微科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