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济南
海关统计,今年上半年山东口岸进口棉花41.8万吨,比去年同期(下同)减少40.7%;价值45亿元,下降49.2%;进口平均价格为1.1万元/吨,下跌14.4%。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一、上半年山东口岸棉花进口的主要特点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一)月度
进口量连续12个月同比减少,
进口均价低位徘徊略有回升。2015年上半年山东口岸
棉花进口持续低位震荡,5、6月份小幅回升,6月当月进口7.4万吨,同比减少35.8%,环比增加7.2%。同期,山东口岸
棉花月度进口均价延续2014年以来的颓势。1月份进口均价9941.8元/吨,为64个月以来的最低值,之后波动回升,6月份当月进口价格升至1.1万元/吨,同比下跌12.7%,环比上涨4.6%(下图)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二)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口占比逾六成。上半年,山东口岸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口棉花25.9万吨,减少38.7%,占同期山东口岸棉花进口总量(下同)的61.9%;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8万吨,减少57.1%;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7.9万吨,减少17.9%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三)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为
进口主力。上半年,山东口岸民营企业进口棉花23.4万吨,减少44.1%;国有企业进口14.3万吨,减少26.5%;两者合计占进口总量的90.2%。此外,外商投资企业进口4.1万吨,减少55.3%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四)美国和印度为主要进口来源国,自巴西进口倍增。上半年,山东口岸自美国进口棉花17.3万吨,增加18.7%;自印度进口8.4万吨,减少 78.5%;两者合计占进口总量的61.4%。自乌兹别克斯坦进口6.3万吨,增加37.4%;自巴西进口2.8万吨,增加3.7倍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二、上半年山东口岸
棉花进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一)配额大幅减少及国内外价差不断缩窄是影响棉花
进口量 减少的主要原因。2015年,我国共计发放89.4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且不再增发进口配额,受配额限制,企业进口外棉步伐放缓。上半年,山东口岸进口配额 内棉花40.3万吨,减少37.8%。与此同时,国内外棉价差继续缩窄,6月22-26日,国际棉花指数(M)按1%关税计算,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.2万 元/吨,低于国内市场1363元/吨;按滑准税计算,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.4万元/吨,高于国内市场516元/吨[1]。国内棉价整体下行,国际棉价小幅 反弹,外棉价格优势逐渐削弱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二)
棉纱进 口增长强势,替代作用凸显,对棉花进口形成冲击。 2014年9月-2015年5月,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70.79万吨,同比增加8.18%,以此增幅推算,2014/15年度我国棉纱的进口总量将达到 219.11万吨,而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我国进口棉纱仅为202.54万吨,相当于中国企业减少230万吨以上棉花消费(纺纱平均损耗按5% 计算),约占中国本年度棉花消费量的35%以上[2]。6月下旬以来国内外棉纱的差价继续拉大,如C21、C32S印巴、越南纱同国产纱的报价相差普遍在 1000元/吨以上,进口棉纱在价格、单次供货量以及信用证结算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扩大。上半年,山东口岸进口棉纱线10.7万吨,同比增加5.9%,受棉 纱进口替代影响,山东口岸棉花进口大幅减少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三、当前棉花产业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一)
储备棉出 库增加市场供应,外棉现货进口将继续受压。2015年6月30日,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,将于7月上旬轮出部分储备棉,轮出数量暂按100万吨安排,9月份 新年度开始后停止销售[3]。当前市场缺乏优质棉,业内预计储备棉中外棉抛储将对棉纺织厂及贸易商产生较大吸引力,这对20多万吨的港口保税棉 (2014/15年度美棉、乌兹别克斯坦、西非棉、印度棉)将带来冲击。预计部分棉纺厂将及时采购国储棉美棉补充原料库存,在港的外棉滞销状态或持续 [4]。下半年,外棉进口数量或将持续下滑。
\r\n
\r\n
\r\n
\r\n
\r\n (二)棉花库存持续高企,下游需求疲软,
棉价将 继续维持弱势。2014/2015年度我国棉花产量2617万吨,消费量2436万吨,期末库存增加2182万吨,库存消费比为89.6%,除中国外全球 库存消费比为56%[5],库存消费比达到近四十年最高水平。近期100万吨的国储棉轮出量将进一步加大棉花市场供应,对后期棉价形成一定的打压。同时国 内棉花存在结构性问题,低等级低品质棉花供大于求较严重,国内市场棉花已呈过剩趋势。当前,下游纺织服装出口表现欠佳,纱布行情转淡,纺织行业原料库存维 持低量;大量进口棉纱对棉花的需求也产生一定压制作用。棉花供需矛盾日渐突出,国内棉价将继续维持弱势格局。
\r\n
\r\n
\r\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