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纺织女工是定海的财富。我们通过妇联的妇女之家,寻找到一百多位退休纺织女工。她们心灵手巧,吃苦耐劳。虽已退休,但她们的‘纺织精神’并未因此消失。”侍卫莉介绍道。
这支纺织女工组成的团队成立虽然只有短短一年,但却是出了名的能干。能工巧匠汇聚于此。薰衣草小组的“管家”陈根娣就是其中佼佼者。她组织小组成员一同研究学习市场上包包的款式,并模仿制作。阳光社区发现这些包样式精美,外观大方,便将这些纳入了公益礼品。“她们的包做得好,是拿得出手的礼品。”侍卫莉说道。
而另一支旗袍队也与众不同。队长陈春红带领队伍,将年轻时的嫁妆料子制作成旗袍, 参加上海市优秀女性社会组织暨巾帼文明岗创建评选。她们在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,决赛中获第七名成绩。
每月一个“纺织厂的故事”
“媛手纺织情”不仅带来物质上的公益礼品,更传递了纺织女工奋斗不息的“纺织精神”。阳光社区的蔡丽是负责“一人一故事沙龙”的社工。每个月,她都会推动主题活动的进行。“回忆峥嵘岁月”、“车间回忆录”、“纺织厂的故事”、“我的纺织情结”……一连串的主题活动勾起了纺织女工们的回忆。
最令蔡丽印象深刻的是纺织厂车间主任马康美的话,“我们这代人吃了很多苦,经历很多事情,现在的小孩很幸福,没吃过苦。”大家也了解了一些从前的名词,例如大三班、两两班等。大三班是指7天夜班,6天中班,休息一天,6天早班。工作的时常远远超过了今时今日。但是,纺织女工孙敏华回忆道:“那个时候,哪怕再辛苦再累,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,因为我们一直在生产第一线。”
对此,侍卫莉颇为感慨:“纺织女工组成的女工团队,优势不仅在于她们手工技能好,还在于她们所具有的吃苦耐劳、乐于奉献、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品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