纺织企业
围绕“两聚一高”做强实体经济
作为经济运行中最敏感的细胞,盛泽纺织企业对于经济环境的冷暖变化有着更为真切的感受。“不少企业订单充足,相当部分纺织企业对全年订单持乐观态度,这种向好的预期利好盛泽纺织产业的发展。”
盛泽织造商会会长、新吴集团董事长吴留生告诉记者,盛泽创新生态好,党委、政府把振兴实体、服务企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因应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改造的强烈需求,盛泽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,尤其是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等,其中诸多措施瞄准实体经济,推动企业做大做强,推动传统纺织产业“老树发新芽”。
吴留生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:“振兴实体经济、推动盛泽纺织业创新发展,政府和企业都在思考,目前,盛泽创新发展已成如火如荼之势,进而激发企业更强的发展动力,各种创新也更有热情,纺织业主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”
“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做强实体经济,围绕‘两聚一高’积极作为,做强纺织产业,实现企业更大更好发展。”这是记者在采访政府和企业时听到的最多的声音,企业家们普遍认为纺织业是实体经济的“脊梁”,坚守主业、坚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。
加快机器换人订单主动找企业
眼下越来越多的盛泽纺企都紧紧抓住机器换人、两化融合的契机,借助智能化、“互联网+”等机遇,实现产品、技术、装备等升级换代,产业结构已从增量扩张转向“高优强绿”,而发展方式也从关注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效率,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努力在挑战中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。
昨天,记者走进京奕特纤公司智能化车间,一排排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,几位员工不时察看跳闪着红绿数据的各种仪器,整个车间高效运转。“公司生产一线的到岗率100%,是历年来最高的。”董事长陈克勤说。
陈克勤充满信心地表示,在纺织行业,设备智能化程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前途,今年将继续引进世界一流纺织设备,进行技术改造,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,力争实现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%以上。
“从前公司愁的是没订单,现在我们愁的是订单太多,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。”佳力高纤公司董事长吴梦超指着繁忙的智能化车间告诉记者,从找订单到被订单找的“逆袭”,靠的正是不断提升的创新力。
佳力高纤为实现技术创新,不惜花重金从国外引进顶尖设备,拓展产业链,向智能化转型,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,自主研发特种差异化切片纺,真正实现从供给侧一方的积极主动调整,不断实现产品升级和优化。
“现在的产品技术含量高,订单量比去年增加100%,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实现质变,驰骋市场拼的是以高品质为核心的最优性价比,而且,直接与国外企业竞争,企业有了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。这个转型转对了,预计今年销售有两位数增长。”